美国外交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奥巴马外交政策自有其民意基础

《旗帜周刊》高级编辑考德威尔: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奥巴马宁愿背负优柔寡断的名声也不愿匆忙开战。无论美国人通常如何看待奥巴马,但他们颇为认同他在动用武力方面的退缩态度。
2014年6月10日

世界迎来大国竞争新时代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西方曾认为,中俄两国将会融入现有的国际秩序。但习近平和普京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世界正从全球治理的后现代梦中醒过来,迎来又一个大国竞争时代。
2014年6月9日

美国的战争与社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邹至庄:从越南战争至后来几次战争,美国社会秩序被破坏,经济资源被花费,同时世界地位也降低了,美国的帝国已开始结束。
2014年6月9日

美国“转向亚洲”不能仅凭空谈

亚洲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坎贝尔:最近有不少评论质疑美国“转向亚洲”战略的严肃性和可持续性。对此,美国应当试着阐明一个细致、持久和全面的亚洲战略。
2014年6月4日

奥巴马称将扩大对中东欧军事部署

将向国会申请拨款10亿美元,以支持在中欧和东欧增加轮值驻军。
2014年6月4日

FT社评:奥巴马必须言行一致

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使他作为政治家的强项和弱点皆广为人知。奥巴马为美国设定了正确的目标,但他实现目标的意愿有多强仍存疑问。
2014年5月30日

奥巴马呼吁建立50亿美元反恐基金

美国总统在西点军校演讲时称,只有在“核心利益”受威胁时才会动用强大军力
2014年5月29日

奥巴马必须正视莫迪挑战

FT专栏作家卢斯:如果奥巴马打算让重返亚洲战略重焕生机,必须赢得莫迪的支持。莫迪已表现出务实的一面,但问题是奥巴马能否同样务实?
2014年5月27日

美国衰落与中国崛起无关

FT专栏作家卢斯:短期内,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首强。但美国越来越不愿意继续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而且,在某些关键方面,它也越来越没有能力这么做。
2014年5月6日

奥巴马不能只靠外交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面对普京挑战,美国需要发出强有力的信号,表明它准备让俄罗斯政府付出巨大代价——这是美国一直所缺乏的。
2014年4月28日

亚洲盟国能为美国做些什么?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佩雷斯托维茨:让美国人为日中争议岛屿献出生命,并不比让他们为乌克兰献出生命更有道理。奥巴马不必回答亚洲盟国有关美国是否会坚守承诺的问题,相反,他应该反问对方准备为美国做些什么。
2014年4月25日

奥巴马意欲纵日制华?

正在访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力图让东道主放心:日本在对付中国方面可以依靠美国的帮助;日本首相安倍一方面希望美国重申安保承诺,另一方面则希望美国赞成日本变得更加独立。这是一个微妙的要求,但也是一个对美国来说“正中下怀”的要求。
2014年4月25日

美国“转向亚洲”的两难

FT专栏作家拉赫曼:美国政府“转向亚洲”的核心战略思想是合理的,但政策执行却意向不明,而且被其他因素分散了精力。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的努力足以对抗中国,却难以安抚盟友。
2014年4月23日

奥巴马如何与金砖五国“交恶”?

FT专栏作家卢斯:奥巴马刚担任美国总统时承诺,要与全球新兴国家建立新的友好关系。但如今金砖五国都在与美国唱对台戏,甚至更糟。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
2014年4月22日

美国重返亚洲需吸取乌克兰教训

FT驻华盛顿首席记者代尔:克里米亚危机敲响警钟,让世人对国际政治现实有更清醒认识。乌克兰局势为美国亚太战略带来几个普遍适用的教训。
2014年4月14日

美国矛盾的“中日平衡术”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中日两国的对峙已火药味十足。日本这个美国最重要的亚洲盟友,如今也是最棘手的盟友。美国希望制约中国,同样也急于约束安倍,这导致美国摆出的姿态在信誉中参杂了模棱两可。
2014年4月8日

美国转向“管好自己的事”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今年达沃斯论坛的非官方口号将是“美国归来”。但不应将美国经济复苏与“超级大国”卷土重来混为一谈。实际上,美国正慢慢退出世界警察角色。
2014年1月24日

中国在美国后院展开金钱外交

2013年夏天,习近平成为首位出访加勒比海地区的中国国家元首,显示中国有意与美国后院的小国拉近关系。中国的魅力攻势适逢其时,但它以后可能发现,用金钱买来的影响力得来容易维持难。
2013年12月31日

难以理解的2013美国重返中东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克里就任国务卿第一年的重点是重返中东。奥巴马曾大肆宣传的重返亚洲战略似乎被搁置。从两地的人口和经济重要性来看,这一选择让人难以理解。
2013年12月27日

中国应如何在国际博弈中出招?

美国华裔学者孙涤: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法则,就是马基亚维利法则。目前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奥巴马政府过分关注国内政治,只是虚与委蛇地应付外交,国际战略目标含混。
2013年12月19日

维护美日关系的最佳方法

前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日本公众和政府对中国的敌意日趋加深,对“正常”国家地位的渴望也日渐增强。面对越来越“好战”的日本,美国应该如何应对?
2013年11月14日

奥巴马支持外交解决伊核问题新努力

已指示国务卿克里与相关国家一起“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与伊朗政府达成协议”
2013年9月25日

世界需要美国当全球警察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奥巴马对军事打击叙利亚犹豫不决,并不意味着美国要全面退出全球警察的角色,但此举将被对手视为示弱。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后,美国人厌倦了对外战争,但全球对美国作为世界警察这一角色的倚赖,远远超过美国人意识到的程度。
2013年9月4日

美国在亚洲危险的使命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美国若离开亚洲,将会引发混乱,恶化局势;美国若留在亚洲,则会引起中国强烈不满。美国既是关键的稳定之源,又很有可能成为对抗之源。
2013年7月17日
|‹上一页‹‹2324252627282930313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