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监管态势:东升西落(二)?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Web3与加密金融

加密货币监管态势:东升西落(二)?

过去几周,在对加密货币行业和企业的监管态度问题上,美国与香港当局的差别进一步拉大。

一方面,美国加紧对币安和Coinbase两家全球顶尖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法律绞杀,SEC对两者提起多起诉讼。另一方面,香港期待已久的“虚拟资产新政”在6月1日迈出关键一步,香港证监会启动了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的申请,加密货币交易所合规监管的时代正式开始。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还向汇丰(HSBC)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等多家银行施压,要求它们接受加密货币交易所作为客户。 监管机构如此罕见下场为加密交易所清除障碍,香港政府的积极态度可见一斑。在这个关键时刻,FT中文网邀请香港半山智库和香港区块链协会的几位虚拟资产专家召开了一场TwitterSpace线上讨论会,分析当前热点。以下为几位与会专家的观点总结第二部分:

香港区块链协会联席会长 Tagging创始人柴舸洋 @TAGGINGCHAI:

为什么港府的态度对Crypto行业态度如此积极?我的理解之一是,现在的世界局势动荡,无论是中美的贸易战、科技战,还有下一步的金融战,都是可预见的。美国主导的SWIFT系统,未来有没有可能对对中国或香港施加制裁?香港这一次推行Web3,推行Crypto合规的交易所,我觉得是一个高维度的先手棋,是提前布局。现在全球来看,除了数字货币,可能没有一个能跟美元去抗衡,这其实也是香港能抓住的一次机会,就是利用香港的这种金融优势,给合规的交易所颁发牌照。

在香港的VASP的挂牌制度下,港府担心的其实就是两个点,一个是AML反洗钱,另外一个就是KYC。其实这两个点是相当于是一个红线,做好这两个点,它就可以跟传统的银行银行系统无缝对接。

MetaZ智库创始人、香港区块链协会联席会长、香港半山智库创始发起人陈序:

加密市场只要创新程度足够,只要它和真正的实用性的、产业性的应用之间有深度的连接,那么他一定会催生出新的监管方式,也会扩张监管的边界和企业活动的边界。

美国现在看上去是非常严厉的在对待这些事情,有政治化的原因,也是他们长期积累的一个调查的爆发,以及因为市场的不稳定性。但是我认为,随着局势演变,很多政治上的包括地缘政治的不明确的因素,今年下半年会有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加密行业创新的核心往哪里去转,这个是大家要去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的亚洲市场和香港市场相对比较弱势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新度不够。做金融中心固然容易,但是金融中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只有资产的支持,没有内生的创新因子的支持,这个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支持度。资产的支持有它的可靠度,但是资产因为它的金融性,所以它非常容易在全世界各地进行流动。换句话说,它很容易连根拔起转化,很容易转变。

所以一个地点能不能够成为我们所谓的加密市场中心,成为Web3革命的中心,不是看他的资产的结构,也不是看他对资产的掌控,而是看它是不是能够支持真正的创新,成为一个创新生态的节点。这一点上,我觉得现在全球还没有哪个地方让我觉得是比较成熟的,尤其是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中心,不管是纽约伦敦还是香港,我觉得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香港的贸易发展部门,工业信息的发展部门,能不能在推动创新,比如引入计算机工程师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措施,更进一步的力度来推动整个的香港的创新生态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是真正的长期决胜的关键。否则地缘政治一变化,整个监管的市场的格局再度变化,香港可能很快又会失去一个很好的优势地位。

虚拟货币相关活动存在较大法律风险。请根据监管规范,注意甄别和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谨防个人财产和权益受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诺和诺德准备下一代减肥药的试验结果

这家丹麦公司预计,最新数据将显示CagriSema可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减轻25%的体重。

德国社民党政治家呼吁由皮斯托瑞斯取代朔尔茨参选

德国总理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后,德国将面临二月份的提前大选 。

破产在即,Northvolt前途未卜

这家陷入困境的欧洲电池制造商正在争分夺秒地争取短期资金。

全球最大锂生产商:西方无法结束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

雅保的首席执行官肯特•马斯特斯表示,将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大宗商品从亚洲转向其他地区,在经济上不可行。

丹格特寻求数十亿美元以增加尼日利亚新炼油厂的原油供应

非洲首富正在与国际银行洽谈资金事宜,他的目标是结束非洲对进口的依赖。

美国关于重启三里岛核电站的争论

法律威胁、技能短缺和监管挑战使核事故现场工厂的重新开放变得更加复杂。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